跟上农业发展新需要,服务农产品供给体系优化升级——
选育良种子 产出好粮油
“品种选育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就会带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
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种业强省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生命线”。
8月29日,国家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研讨会在合肥举行。会上,我省本土的种业公司——蓝月亮料全年资料与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所签订协议,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并设立“韩斌院士工作站”。 “将把更多水稻育种的课题带到安徽来做,并帮助荃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所所长韩斌说。
“品种选育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就会带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 ”蓝月亮料全年资料董事长张琴认为,通过与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有助于迅速提升科研能力,育出符合发展需要的良种。
新品种往往具有更好的抗逆性,是稳产的重要基础,带给农民更大收益。比如随着矮秆水稻品种在我省大面积推广,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再如棉花新品种的推广改善了纤维长度,使皮棉品质显著提高;优质玉米品种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高,提高了饲用价值;“双低”油菜品种则使油脂品质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
提供适宜的优质种子,必须有强大的种业作支撑。
省种子总站站长熊成国介绍,去年我省审定通过主要农作物品种181个,全省良种生产基地达200万亩,生产各类良种约7亿公斤,不仅满足本省需要,还有相当数量的外销。 “但与农业强省发展要求相比,种业支撑力明显不足。 ”熊成国坦言。
以水稻品种为例,业内人士介绍,我省使用的种子大部分来自省外。从企业来看,我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只有4家。去年全国种业企业种子销售前10位的企业当中,我省只有1家。不过我省种子市场大,育种条件较理想。安徽隆平农业公司负责人朱立猛分析,安徽农业水旱兼有,光照水利资源丰富,种业人才优势明显,同时农业发展对良种需求旺盛,具备建设种业强省的基础。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省要求建立并完善七大农作物育种创新平台,培育10个以上突破性新品种,并打造10家以上销售额超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重点深入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改革,着力提高种业研发能力,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到2020年力争把我省建成全国农作物种业强省。 ”熊成国说。
制种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种子生产保险政策长期不能出台,已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2010年前后,我省杂交稻每年有3到5万亩制种,目前已萎缩至1万亩左右,种子生产保险政策不配套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熊成国呼吁要抓紧建立种子生产保险体系,保障制种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只有种业先行,才能以品种不断革新带来农产品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
转变育种视角,加快完善品种管理制度,为农产品供给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优质种源
秋收秋种尚有一段时间,但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汪建来忙碌异常。
“这几十个小麦品种,都是今年午季从试验基地收获的,现在在实验室进行品质分析。 ”汪建来告诉记者,这些小麦经筛选后还将送到采蝶轩等企业加工成各种面包、糕点,以检验它们是否符合需要,为秋种做依据。 “育种不仅要着眼于生产,更要有市场视角。 ”汪建来说。
农产品供给形势的变化,带给种业新挑战。据了解,2016年我省种子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深层次原因就是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特别是新审定品种难以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耕作方式改变,无法满足新需求。
比如杂交稻育种一直是我省强项,但当前水稻直播面积的扩大导致杂交稻面积萎缩,很多育种企业发展进入困局。 “种业先行,才能以品种的不断革新带来农产品供给结构的持续优化。 ”熊成国说,当前我省从供给侧入手,着力从追求高产向优质转变,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形成更加合理的农产品供给体系。种业必须转思路,服务农业新的发展需要。
汪建来介绍,他的团队刚刚研发一种新品种。“特性是中抗赤霉病,一般的赤霉病不需打药,严重时打一次药就可以了。 ”汪建来认为,赤霉病已成为影响我省小麦品质最严重的病害,而主产区种植小麦多是高感赤霉病品种,抗病性差,常造成不完善粒超标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新品种提高抗赤霉病能力,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
张琴认为,一直以来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很多品种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换取试验田的高产记录。这样的品种固然高产,但物化投入大,且对环境造成大的压力。随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绿色、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育种企业抓住新趋势,研发一些节水节肥节药、生态友好的品种。
熊成国介绍,为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我省将以高产优质、节本高效、安全广适、适宜机械化操作为目标,加快完善品种管理制度,为农产品供给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优质种源。
“综合化服务是发展方向,也是为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的一种模式。 ”
向上下游延伸,打通产业链条,助推优质农产品生产和供给
“现在卖种子,跟过去是两码事,越来越专业复杂。 ”在育种技术创新联盟研讨会茶歇时,记者与定远县种子批发商杨林聊起来。
杨林从事种子销售已近30年。 “过去卖种子简单,农民买了就走了。现在不仅要详细讲解品种性状,还要随时提供田间技术服务。如果出现歉收,还要帮着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杨林说。
为此,近年来,杨林在代理新品种时,都要先进行“破坏性试验”。 “为了检验耐高温性能,有意控制播期,让抽穗期在最热的时候;加大施肥量,检验种子的耐肥性。总之要检验种子在较差条件下的表现。 ”杨林说。为何这样做? “现在极端灾害天气增多,这样才能看出种子真实表现,在大面积推广时心中有数。 ”
与经销商相比,种子企业走得更远。
记者留意到,研讨会上蓝月亮料全年资料还分别与辉隆集团签订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战略合作协议、与益海嘉里安徽公司签订优质粮产供销的战略合作协议。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传递的是现代种业转型发展的信号。
蓝月亮料全年资料营销公司负责人蔚应中表示,这些合作可以让新品种最大限度发挥潜力。一方面通过辉隆可以为大户提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比如更科学的水肥管理技术方案。另一方面,通过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可以实现优质优价,为优质品种推广拓展空间。
“反过来,加工企业也可以‘点单’。 ”蔚应中说,比如益海嘉里可以根据市场的喜好提出具体要求,荃银则据此研发相应品种,让种子研发有的放矢。
类似这样的转型,其他种企也在推进。 “综合化服务是发展方向,也是为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的一种模式。 ”朱立猛告诉记者,种粮大户以效益为决策依据,如果不能优质优价,即使再优质的品种也缺乏应用热情。反而,如果打通上游,让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选品种”“下订单”,然后拿着订单让大户种植新品种,再辅以全程服务,就能让大户种得放心、卖得舒心。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担粮。种业给力,更多优质粮油就能走进千家万户。
摘自安徽日报
0551-65316938
0551-65320226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大道98号